今年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服务市场主体为出发点,聚焦服务提升提能,以“小切口”工作为抓手,聚焦场内交易链条,以规范化、标准化、便捷化,为市场主体构建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交易环境。
一、聚焦场地建设,提升交易平台服务标准化。
一是创新不见面评标新模式。优化功能布局,分区设置专家等候室、辅助评标室及数字见证室,依托科技赋能,通过音频对话、专线传呼、线上指导的方式,实现了评审专家、代理人员、见证人员及行业监管部门四方物理隔离,最大程度保证了专家评审独立性,有效防止评审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2024年5月以来,实施在线辅助评标项目181个,未发现各方交易主体在评审环节存在不良行为。二是开展远程异地及多点分散(卡位式)评审模式。按照集约原则对交易场所改造升级,增加卡位式(分散式)专家评审席位13个,实现“同标不同地、同室分开坐”评审新模式,满足不同项目评审专家的交互式评审需求,打破了评标环节的地域限制和熟面效应,实现市域内优质专家资源共享,确保交易环境更加公平公正。截至目前,已开展多项目卡位式评标2场次。
二、聚焦见证服务,提升交易主体管理规范化。
一是强化专家清廉建设。为进一步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筑牢评标专家廉洁自律思想防线,中心积极开展廉洁警示教育,通过在专家等候室循环播放廉洁警示教育片、制度上墙等方式,将廉洁警示教育融入专家评审现场服务管理,提醒评标专家牢记纪律底线和法律红线,增强规范履职、廉洁从业的意识,确保评审公正、客观。二是强化代理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威海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见证服务规范》要求,强化中心数字见证服务力度,依托电子交易系统,辅助开评标现场音视频系统,实现数据全程抓取、实时传输、动态反馈。利用电子交易系统和威海市代理机构信用积分榜对评审专家和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实现动态管理,对进场交易项目实现“一标一见证,一证一反馈”。同时定期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工作约谈等形式,倒逼代理机构提升服务规范化水平。今年以来共公开专家不良行为8起,代理1起。
三、聚焦流程优化,打造招投标高效服务便捷化。
为服务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等进场交易环节,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简化前置条件、优化办事流程,安排服务专员于招标(采购)人和相关监管部门提前对接,主动提供业务支持,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在短时间内完成招投标程序,对项目进场登记、招标采购文件发布、招标公告发布、开评标程序等环节进行全程“手把手”辅导,做到项目进场交易的各个环节不积压、不拖延,为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圆满完成14个重点项目的招投标保障工作,有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速跑”。